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上湘村位于播阳镇南端,宛如一颗翡翠镶嵌在三省坡下的独坡、大高坪、播阳镇黄垢村、贵州省黎平县菖蒲村接壤的平坝上。全村有两个自然村寨,辖8个村民小组,373户,1592人,以黄氏为主,聚族而居。
上湘村古树参天,生态良好,侗族文化底蕴浓厚,是一处反映侗族人民崇尚自然,人与人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。
来到上湘村,映入眼帘的是环绕村寨的古树林,一排排,一行行,从山顶一直延伸向村道,高大的树干昂首挺立,浓密的树叶,在风中摇曳,又像威武的战士守护着村寨。据考证,上湘自建寨以来就一直倡导保护村寨边的树林,清朝咸丰元年,村民们歃血为盟,在村头立碑制定款约,禁止砍伐村寨周围任何树木,得到全体村民拥护和遵守,不管时事变迁,物换星移,全村寨男女老幼一直坚守款约。如今三人合抱以上的古树有一百余棵,偶尔有古树被风刮断树枝和折断树干都没有人据为己有,更没有因为公事要求砍伐古树现象发生。村寨边的古树林犹如一道绿色的长城默默地守护村寨,给村民以吉祥、安康。因此,这里也成为影视剧外景拍摄地之一,影视剧《爱河流淌一支歌》、《那山那人那狗》、《红军长征过通道》、《罗荣桓》等等都在这里拍摄过外景。
上湘古侗寨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保护。目前保存有完整的古石板路。据传,上湘村的古石板路始建于明清两个朝代,石板路主道由村民集体组织修建,分路或修缮则是村寨里有家里刚生小孩、或是村民家里有七十岁以上老人的人家庆祝寿喜而修建,由村民经过历朝历代渐修渐长,渐修渐多,至今保存完好的古石板路有两条约四公里,以至于把上团下寨连接在一起。石板路上既干净整洁又经久耐用,为了方便路人休息乘凉或遮阴避雨,石板路边还建有凉亭,建于清同治年间的过凉亭就是其中的一个。
为了突出石板路特色,上湘先民用鹅卵石砌成圆形图案,在村寨中央留下一块芦笙坪,逢年过节,村民们便在这里吹芦笙、多嘎多耶,侗族文化就这样一代代传承下去。
坐落在村寨边的上湘鼓楼,修建于明朝嘉靖年间,重建于2006年,按照传统的侗族手工艺修建,楼高11层30多米,盖小青瓦,梁柱结构采用榫卯嵌合,不施一钉一铁,是全体村民议大事、休闲小憩的场所,也是冬天烤火取暖、夏天乘凉、交流、集会的活动中心。
蜿蜒的上湘河环绕着上湘古侗寨日夜不停地奔流,横亘于上湘河上的上湘风雨桥重建于2004年,是上湘古侗寨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,桥长66米,设有四个宝顶一个宝塔,桥两头与古树林连接在一起,远远望去,风雨桥掩映在绿树中,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。
上湘古侗寨原有8个寨门,至今仅存一个寨门,出了寨门就是上湘河,设有码台,有木桥与寨门连接到河对岸,方便村民洗衣洗菜和出行。
上湘古侗寨民居和公共建筑完整地保存了侗族特色,灰瓦翘角的吊脚楼,高高耸立的鼓楼,屹立在寨子中迎着朝阳,采摘云霞,长长的风雨桥,横亘在河上,掩映在古树林中,小巧精妙的寨门则像害羞的小村姑在河边张望,等待贵客的到来。村寨中四通八达的石板路,香味四溢的腌鱼腌肉,醇香的米酒,婉转的侗歌声、悠扬的芦笙声把这个古老的侗族村寨带到了现代社会,走向美好的未来。